
近日,“江西60万彩礼悔婚案”登上热搜,引发舆论广泛关注。据报道,一对男女经媒人介绍相识后迅速订婚,男方支付彩礼、见面礼、亲属红包及金银首饰等总计60余万元。然而订婚后双方仅同居4天便因矛盾分手,未办理结婚登记。协商退婚失败后,男方诉至法院,最终判决女方返还90%彩礼,实际保留5.42万元。
该判决在网络上掀起激烈讨论:“4天‘获利’5万多,是不是稳赚不赔?”“天价彩礼到底该不该退?”“法律到底保护谁?”
针对这一热点事件,北京泽达律师事务所品宣部专访了本所主任朱现领律师,请他从法律角度深入解读彩礼返还的合法性、司法实践中的争议焦点,以及公众应如何理性看待婚姻中的财产问题。
4天同居引发60万彩礼纠纷
据相关报道,本案中男女双方于2025年2月经媒人介绍相识,3月5日订婚。男方支付现金彩礼38.8万元、见面礼6万元、亲属红包5.7万元,以及价值7.32万元的金条与戒指,总计支出60余万元。订婚后男方赴外地务工,女方于4月25日前往男方工作地同居,4月29日因矛盾返回,实际共同生活仅4天,未办理结婚登记。协商退婚失败后,男方起诉女方及其父母,要求返还彩礼。某地法院经审理认定彩礼总额为54.12万元,剔除部分人情费用及共同生活开销,以“未办理结婚登记+同居时间极短”为由,判决女方返还90%即48.7万元,女方实际保留5.42万元。
“这起案件表面上看是一起普通的婚约财产纠纷,实则触及了天价彩礼、婚姻诚信、司法干预等多个敏感社会议题。”朱现领主任在采访中表示,“许多人对彩礼的法律性质存在误解,甚至将彩礼视为‘婚姻保证金’,但法律对此有明确界定。”
朱现领主任分析指出,我国《民法典》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明确规定,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,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,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:(一)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;(二)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;(三)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。
“本案中,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,且共同生活时间极短,完全符合法定返还条件。”朱现领解释道,“法院在确定具体返还比例时,会综合考虑共同生活时间、彩礼实际用途、双方过错程度等因素。本案中法院认定同居仅4天,未形成稳定婚姻关系,故支持90%的高比例返还,这在司法实践中已属较高水平。”
是“婚姻欺诈”还是“性格不合”?
本案中,双方对退婚原因各执一词。女方主张退婚系因男方隐瞒真实收入(承诺月入1万元实际仅7000元)、未披露外债,以及男方家庭干涉(要求婚前挪用彩礼开店)等原因,认为自己无过错,仅同意返还50%彩礼。而舆论则质疑女方“借婚敛财”,4天“获利”5.4万元被戏称为“日均收入1.35万”。
对此,朱现领主任分析道:“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,需要区分‘婚姻欺诈’与‘正常婚恋矛盾’的界限。本案中,法院经审查认为女方主动同居、购置生活用品等行为显示其确有结婚意愿,因此未认定构成诈骗。这意味着,法律上要认定‘骗婚’需要充分证据证明当事人主观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客观上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。”
“另一方面,男方的行为也确实存在瑕疵。”朱现领补充道,“虚报收入、隐瞒债务等行为虽不必然构成欺诈,但确实损害了婚姻诚信基础。法院在裁量返还比例时,可能会酌情考虑这些因素,这也是为什么本案中女方最终保留了部分彩礼的原因。”
朱现领强调,司法实践中对“骗婚”的认定十分谨慎:“法律既要防止借婚姻索取财物,也要保护正常的婚恋自由。如果仅因婚后矛盾就轻易认定为诈骗,将严重损害婚姻制度的稳定性。”
法律实践难点:返还比例依赖法官裁量,地区差异明显
朱现领主任坦言,彩礼返还案件在司法实践中面临诸多难点:“最大的挑战在于返还比例的确定很大程度上依赖法官的自由裁量权,导致不同地区判决差异较大。有的地方可能判决全额返还,有的则可能仅支持部分返还。”
他举例说明:“如广西曾有案例,男女双方结婚仅4天便离异,法院判决全额返还彩礼;而另一些案件中,即使共同生活时间不长,法院也可能考虑当地习俗、双方实际支出等因素判决部分返还。这种差异虽然体现了司法对个案情况的充分考虑,但也给公众预期带来了不确定性。”
“更为棘手的是,有律师指出‘职业骗婚者’可能利用这种裁判差异,通过短期婚姻获取高额彩礼。”朱现领补充道,“这就要求司法机关在审理此类案件时,既要尊重传统习俗,也要警惕权利滥用,通过个案裁判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。”
风险防范与行动建议:如何避免“人财两空”?
面对日益增多的彩礼纠纷,朱现领主任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具体建议:
“首先是强化证据意识。”朱现领强调,“彩礼支付应尽量通过银行转账并注明用途,保留好转账记录;共同生活开支如租房费用、日常消费等也应保留凭证。本案中法院能够精准计算彩礼总额,正是依靠完整的消费记录和转账证据。”
“其次是考虑婚前协议。”他建议,“对于大额财物赠与,可书面约定‘以登记结婚为条件’,明确如未结成婚姻的返还方式和比例。这种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,通常会被法院认可。”
朱现领还特别提醒公众注意婚姻观念的革新:“物质与情感的平衡至关重要。若将彩礼标价为婚姻‘门槛’,人财两空往往成为常态。父母也应减少对子女婚姻的经济干涉,避免将‘完成婚约’等同于家庭责任的终结。”
法律权威在于精准适用,婚姻本质在于情感基础
朱现领主任在采访最后表示,“彩礼返还纠纷的审理,需要法官在法律规定与民间习俗之间找到平衡点。既不能对天价彩礼现象视而不见,也不能简单粗暴地‘一刀切’。”
“每一则热点事件的背后,都是法律与现实的碰撞;每一次权利边界的厘清,都是法治进步的阶梯。”朱现领说,“本案的真正警示在于——再昂贵的彩礼也买不到真心,再周全的判决也补不回破碎的信任。遏制此类纠纷,需从淡化彩礼功利性、强化婚前理性沟通开始。”
通过典型案例的解析,我们旨在帮助公众增强法律意识,明晰权利义务。在复杂的婚姻家事纠纷中,既要谨慎评估自身行为,也要勇于依法维权。北京泽达律师事务所将继续关注热点法律事件,为公众提供专业的法律解读和维权指导。
(本文由北京泽达律师事务所品宣部采写,未经允许禁止转载。如有法律咨询需求,可通过公众号后台留言或拨打服务热线联系我们。)